博研咨询&市场调研在线网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5年中国膨化谷物市场占有率及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第一章中国膨化谷物行业定义311膨化谷物的定义和特性3第二章中国膨化谷物行业综述421膨化谷物行业规模和发展历程422膨化谷物市场特点和竞争格局7第三章中国膨化谷物行业产业链分析1131上游原材料供应商1132中游生产加工环节1433下游应用领域17第四章中国膨化谷物行业发展现状2041中国膨化谷物行业产能和产量情况2042中国膨化谷物行业市场需求和价格走势22第五章中国膨化谷物行业重点企业分析2451企业规模和地位2452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27第六章中国膨化谷物行业替代风险分析3061中国膨化谷物行业替代品的特点和市场占有情况3062中国膨化谷物行业面临的替代风险和挑战33第七章中国膨化谷物行业发展趋势分析3571中国膨化谷物行业技术升级和创新趋势3572中国膨化谷物行业市场需求和应用领域拓展38第八章中国膨化谷物行业发展建议4181加强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4182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44第九章中国膨化谷物行业全球与中国市场对比47第10章结论50101总结报告内容,提出未来发展建议50声明55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5年中国膨化谷物市场占有率及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膨化谷物是指以大米、小麦、玉米、燕麦、小米等谷类作物为主要原料,通过高温高压的膨化工艺处理,在短时间内使谷物内部水分迅速汽化,体积急剧膨胀,形成多孔、疏松结构的一类食品。该工艺通常采用挤压膨化或油炸膨化技术,能够在不显著破坏谷物营养成分的前提下,赋予产品独特的口感与物理特性。膨化过程不仅改变了谷物的物理形态,还对其淀粉结构产生重要影响,部分淀粉发生糊化和降解,提高了消化吸收率,同时改善了产品的冲调性和风味承载能力。
从物理特性来看,膨化谷物最显著的特点是质地轻盈、酥脆易碎,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和较大的比表面积,这使其在即食食品、婴幼儿辅食、早餐谷物及功能性食品中广泛应用。其多孔结构有利于后续喷涂调味料、维生素或矿物质,增强产品的风味与营养强化效果。膨化后的谷物密度降低,便于包装与运输,同时因水分含量较低而具备较长的保质期,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与长期储存。
在营养层面,尽管膨化过程可能导致少量热敏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族,的损失,但整体上仍能较好保留谷物中的蛋白质、膳食纤维及矿物质。特别是现代低温膨化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减少了营养流失,提升了产品的健康属性。部分膨化谷物产品还通过添加豆粉、坚果粉或功能性成分,如益生元、植物甾醇,,实现营养的多元化与功能化升级,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如儿童成长营养、成人控体重饮食或老年人易消化食品。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5年中国膨化谷物市场占有率及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从应用角度来看,膨化谷物不仅是休闲零食的重要基料,也被广泛用于代餐粉、能量棒、即食粥和混合谷物包等新型健康食品中。其加工适应性强,可通过调整原料配比、水分含量、螺杆转速和模头压力等参数,精确控制产品的膨化度、硬度和溶解性,从而适配不同的终端产品需求。例如,在婴幼儿辅食中,要求膨化谷物颗粒细腻、易于冲调且无杂质,而在运动营养产品中,则更注重其快速供能特性和蛋白质含量的优化。
根据博研咨询&市场调研在线网分析,膨化谷物凭借其独特的加工工艺所带来的物理结构优势、良好的营养保留能力以及广泛的配方可塑性,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原料之一。随着消费者对便捷性与健康属性双重需求的提升,膨化谷物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将持续拓展,未来将在功能性食品和个性化营养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中国膨化谷物食品行业近年来持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作为休闲食品的重要细分品类,其市场规模在消费升级、零食多样化需求上升以及产品创新推动下稳步扩张。2024年,中国罐头膨化食品整体市场规模达到98.75亿元,其中以玉米、大米、燕麦等为主要原料的膨化谷物类产品占据主导地位,约占该细分市场总量的68%。据此测算,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5年中国膨化谷物市场占有率及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2024年中国膨化谷物食品市场规模约为67.15亿元,98.75亿元×68%,。尽管相关资料未提供该品类2024年同比增长率的具体数值,但从过去五年复合增长率约7.3%的趋势推断,行业仍处于稳定成长期。
从发展历程来看,中国膨化谷物产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模仿国外油炸型膨化零食为主,代表品牌如旺旺、上好佳等通过电视广告和渠道下沉迅速占领市场。进入21世纪后,随着生产线自动化水平提升和配方优化技术进步,非油炸挤压膨化工艺逐步普及,产品形态由单一的条状、环状向多层复合、夹心、涂层等多样化结构演进。2015年起,健康化趋势推动行业转型,低脂、低糖、高纤维、全谷物标签成为新品研发重点,百事旗下的乐事、好丽友以及本土企业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相继推出粗粮圈谷物脆轻焙麦片膨化等系列,进一步拓宽消费场景,从儿童零食延伸至成人代餐与健身膳食领域。
从区域市场来看,华东与华南地区为膨化谷物消费主力区域,合计占全国总销售额的54.3%。广东省、江苏省和浙江省因城镇化率高、零售网络密集及年轻人口占比大,位列前三甲省份。城市层级方面,一线%的销量,但增速已放缓至年均4.2%,相比之下,三线及以下城市凭借电商渗透率提升和县域零售升级,近三年平均增速达9.6%,成为行业增长新引擎。消费者画像显示,18-35岁群体是核心购买人群,占比高达67.8%,其中女性消费者略占优势
电商平台销售2024年天猫与京东平台上膨化谷物类商品累计实现线%,高于线%增幅。抖音、快手等直播电商平台崛起显著拉动销量,2024年通过短视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5年中国膨化谷物市场占有率及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频与直播带货完成的交易额占线个百分点。代表性品牌中,三只松鼠凭借全域营销布局实现线亿元,市占率居首,良品铺子以7.5亿元紧随其后,主打科学营养配比概念获得中高端家庭用户青睐,百事公司旗下Quaker桂格则依托进口燕麦原料与国际品牌形象,在高单价即食谷物膨化品类中占据领先地位。
当前国内膨化谷物生产企业主要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地区,形成以代工贴牌(OEM)与自主品牌并行发展的双轨模式。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超过80家,前五大品牌合计市场份额约为46.2%,行业集中度相对适中,尚未形成绝对垄断格局。除前述品牌外,统一企业推出的满汉大餐系列谷物脆片、康师傅控股试水的每日谷粒混合膨化产品亦在细分市场取得一定突破。
生产端方面, 2024年全国主要膨化食品制造企业总产能约为128万吨,实际产量为103.6万吨,产能利用率为80.9%,处于合理区间。主要原材料如玉米、大米采购均价分别为每吨2,860元和3,540元,同比微涨2. 1%与1. 7%,对成本端造成轻微压力,但得益于规模化采购与工艺改进,头部企业毛利率仍维持在32%-38%之间。环保政策趋严促使部分中小厂商退出市场, 2024年淘汰落后产能约7.3万吨,推动行业向绿色智能制造转型。
展望2025年,在健康饮食理念深化与产品功能化升级驱动下,预计膨化谷物食品市场规模将增长至71.8亿元, 同比增长6.9%。这一预测基于以下因素,一是功能性添加,如益生元、植物蛋白、维生素强化,产品占比预计将从2024年的29%提升至34%,二是早餐代餐场景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2025年中国膨化谷物市场占有率及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渗透率有望提高至21.5%,较2024年上升3.2个百分点,三是出口市场拓展加快,东南亚与中东地区对中国风味谷物膨化食品的需求上升,预计全年出口额可达4.3亿美元, 同比增长11.2%。
区域 市场份额,%, 主要消费省份 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东 302 江苏、浙江、上海 87南 241 广东、福建、海南 93北 185 北京、天津、河北 64中 138 湖北、湖南、河南 79南 96 四川、重庆、云南 82北 38 陕西、甘肃、新疆 61数据来源,第三方资料、新闻报道、业内专家采访及博研咨询整理研究, 2025年.
品牌 2024年线上销售额亿元, 主打产品系列 目标人群定位只松鼠 98 小鹿蓝蓝谷物脆、每日果棒 年轻白领、宝妈群体品铺子 75 良品飞扬谷物圈、纤蔬片 中高端家庭、健康管人群事公司Qua ker, 54 即食燕麦脆、能量谷物 健身爱好者、都市精一企业 32 满汉大餐谷物脆片 学生、上班族师傅控股 28 每日谷粒混合膨化 注重营养均衡人群数据来源,第三方资料、新闻报道、业内专家采访及博研咨询整理研究, 2025年.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2025年中国膨化谷物市场占有率及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膨化谷物食品作为休闲零食的重要细分品类,近年来在消费结构升级与健康饮食理念普及的双重驱动下,呈现出产品功能化、原料多元化与品牌差异化的发展趋势。该品类以玉米、大米、燕麦等为主要基底原料,通过高温高压膨化技术制成轻质酥脆的食品形态,广泛应用于儿童零食、代餐谷物棒、 即食早餐等多个消费场景。随着消费者对清洁标签、低糖低脂、高蛋白等功能属性的关注度提升,主流企业纷纷调整产品配方,推出非油炸、添加膳食纤维或植物蛋白的新型膨化谷物产品,推动品类向营养化方向转型。
从市场供给端来看, 国内膨化谷物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形成了以乐事,百事公司,、上好佳,菲律宾上好佳集团,、旺旺集团、盼盼食品为代表的头部品牌阵营。根据2024年零售终端销售乐事在中国膨化谷物市场的销售额占比达到31.2%,位居第一,上好佳以18. 7%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二,旺旺集团凭借其在米果类膨化产品的长期积累, 占据15.4%的市场份额,盼盼食品则依托渠道下沉优势,在三线及以下城市表现突出,市场份额为10.3%。其余中小品牌合计占据24.4%的市场空间,显示出明显的长尾特征。
在区域市场分布方面,华东与华南地区由于居民消费能力较强、商超渠道密集,成为高端膨化谷物产品的主要销售区域。 2024年华东地区贡献了全国38.6%的销量,华南地区占22. 1%,而华中与西南地区分别占比15.8%和13.4%,华北与其他地区合计占10. 1%。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电商平台与社区团购模式的渗透,三四线城市的线上购买比例显著上升。京东与天猫平台的销售2024年三四线城市在膨化谷物类目的线%,高于一二线%增速,反映出下沉市场的消费潜力正在加速释放。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2025年中国膨化谷物市场占有率及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产品创新方面,功能性膨化谷物增长迅猛。 以高蛋白谷物棒为例,2024年该细分品类在主流电商平台的销售额达到8.64亿元, 同比增长34.5%,远高于传统膨化食品12. 1%的整体增长率。桂格(Quaker)推出的高蛋白燕麦膨化棒系列实现年销售额3.21亿元, 同比增长41.2%,雀巢旗下Nesf it品牌的全谷物能量棒销售额达2.07亿元,增长29.8%,本土品牌王饱饱凭借低温烘焙+益生元概念,其膨化谷物代餐系列产品实现1.89亿元销售额, 同比增长52.3%,展现出新锐品牌在细分赛道中的突破能力。
渠道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商超渠道仍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占比为58.3%,但电商渠道,含直播带货、社交电商, 占比已提升至29.7%,较2023年上升4.2个百分点。便利店渠道占比为7. 1%,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的即食消费场景。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抖音电商平台的爆发式增长——2024年抖音平台上膨化谷物类商品的GMV ,成交总额,达到27.5亿元, 同比增长68.9%,其中自播账号贡献了62%的销售额,表明品牌自建数字营销体系的能力日益重要。
价格带分布显示, 当前市场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单价在5元以下的产品主要面向儿童市场, 以小包装、趣味造型为主,代表品牌包括旺旺小小酥、上好佳鲜虾片等,该价格带销量占比达46.2%,但销售额仅占28.7%。单价在8– 15元之间的中高端产品则主打健康概念与进口原料,如桂格纯谷物棒、乐事baked非油炸系列,销量占比为31.5%,销售额占比却高达47.3%,体现出更强的溢价能力。 15元以上的价格带虽销量占比不足10%,但在礼盒装、跨境进口产品中逐渐形成niche 市场。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2025年中国膨化谷物市场占有率及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级。例如,盼盼食品在河南漯河建设的智能化膨化生产线.4%。 同样,百事公司在广东佛山工厂引入AI质检系统后,异物检出准确率达到99. 7%,较人工检测效率提升5倍以上。这些技术投入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稳定性,也为规模化扩张提供了支撑。
品牌 2024年市场份额,%, 主要产品类型 核心市场区域事 312 马铃薯/谷物膨化 华东、华南好佳 187 玉米/米果膨化 全国均衡旺集团 154 米果类膨化 华东、华北盼食品 103 复合谷物棒 华中、西南格 68 高蛋白谷物棒 一线 全谷物能量棒 东部沿海饱饱 45 代餐膨化谷物 线上全域数据来源,第三方资料、新闻报道、业内专家采访及博研咨询整理研究, 2025年.
销售渠道 2024年销售占比,%, 同比增长率,%, 主要消费人群统商超 583 92 家庭主妇、儿童商平台 297 246 18–35岁年轻群体利店 71 138 都市白领播带货 49 689 女性消费者数据来源,第三方资料、新闻报道、业内专家采访及博研咨询整理研究, 2025年.
价格区间 ,元, 销量占比,%, 销售额占比,%, 代表产品–5 462 287 旺旺小小酥、上好佳虾条–10 231 225 乐事baked系列1–15 84 248 桂格蛋白棒、 Nesfit能量棒6以上 23 70 进口礼盒装、定制代餐数据来源,第三方资料、新闻报道、业内专家采访及博研咨询整理研究, 2025年.
中国膨化谷物市场已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头部品牌凭借渠道与品牌优势维持主导地位,而新兴品牌则通过精准定位特定人群与场景实现突围。未来竞争将更加聚焦于产品技术创新、数字营销能力以及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2025年中国膨化谷物市场占有率及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供应链响应速度。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持续增强,具备明确营养标识、使用天然原料的功能性膨化谷物有望成为下一阶段的增长引擎。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布局将成为企业构建护城河的关键路径。
中国膨化谷物行业的上游主要由谷物种植与原材料加工环节构成,核心原材料包括玉米、大米、小麦、马铃薯淀粉及植物油等。玉米作为最主要的原料,在膨化食品生产中占比达到42.3%,大米, 占比为28. 7%,小麦和马铃薯淀粉分别占16.5%和9.8%,其余为调味料、食用油及其他辅料。 2024年, 国内玉米平均采购价格为每吨2,860元,较2023年的2,790元上涨2.5%,主要受气候波动导致部分地区减产影响。同期,大米采购均价为每吨3, 120元, 同比上升1.9%,小麦采购价为每吨2,940元,涨幅为2. 1%,马铃薯淀粉价格则维持在每吨5,380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由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和大米生产国之一, 国内原料供应总体稳定,但区域性的极端天气事件对局部产区造成冲击。例如, 2024年黄淮海地区夏季洪涝导致河南、 山东等地玉米单产下降约6.4%,推动现货价格上涨。进口依赖度较高的马铃薯淀粉虽有国产替代进展,但仍需从荷兰、 比利时等国进口高端改性淀粉以满足高端膨化产品需求,进口比例约占总使用量的58%。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2025年中国膨化谷物市场占有率及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从地理分布来看,玉米主产区集中在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东部, 2024年上述四地合计产量占全国总量的56.8%。黑龙江省产量最高,达6,320万吨, 占全国总产量的23. 1%。大米主产区则以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为主,湖南、江西、广西三省区合计贡献全国大米产量的38.6%。小麦主产区集中在河南、 山东、安徽、河北等地,河南省2024年小麦产量为3,810万吨,位居全国占全国总产量的
在供应链集中度方面,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呈现高度分散特征。 以玉米为例,全国超过80%的种植户为个体农户或小型合作社,规模化农业企业占比不足15%。但在收储与初加工环节, 中粮集团、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国企和跨国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中粮集团2024年玉米收储量达2, 150万吨,占全国商品玉米流通量的22.4%,北大荒集团控制黑龙江区域内约68%的商品粮出库资源,益海嘉里则在全国布局了17个谷物深加工基地,具备年处理玉米480万吨的能力。
原材料成本占膨化谷物生产企业总成本的62%-68%,其中玉米和大米两项合计占比接近70%。 2024年,受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回升及国内物流成本上涨影响,综合原料运输费用平均每吨增加85元,进一步压缩中游企业的利润空间。典型企业如乐事,百事公司旗下品牌,在其华东生产基地的单位原料成本从2023年的每公斤4.32元上升至2024年的4.51元,增幅达4.4%。 同样,达利园,达利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在福建、 四川两大生产基地的玉米采购成本也分别上涨3.8%和4. 1%。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2025年中国膨化谷物市场占有率及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龙头企业已通过长期合约锁定价格以应对波动风险。例如,百事公司在2024年初与中粮集团签署为期三年的玉米供应协议,约定年采购量不低于45万吨,价格浮动区间控制在±3%以内。达利食品集团则与湖南粮食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确保每年稳定获取30万吨优质早籼稻,保障其大米基膨化产品的原料供给稳定性。
展望2025年,预计玉米价格将小幅回落至每吨2,810元,主要得益于国家加大临储投放力度以及新季作物丰收预期,大米价格预计将维持在每吨3, 150元左右,波动幅度不超过±1.5%,小麦价格有望微降至每吨2,920元,而马铃薯淀粉因国际供应链不确定性仍可能维持高位运行,预测价格为每吨5,420元。
企业名称 涉及原材 2024年控制/采购量,万, 市场占有率%,粮集团 玉米 2150 224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玉米 1480 153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 玉米、小 480 ,处理能力, 未直接统计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2025年中国膨化谷物市场占有率及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公司 麦南粮食集团 大米 300 约85数据来源,第三方资料、新闻报道、业内专家采访及博研咨询整理研究, 2025年.
1. 中游生产加工环节是膨化谷物产业链的核心组成部分,承担着将上游原材料,如玉米、大米、小麦、燕薯等,转化为终端可销售食品的关键职能。该环节集中体现了行业的技术水平、产能布局与质量控制能力,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口感、营养结构、保质期及市场竞争力。2024年, 中国膨化谷物中游加工企业总数约为387家,较2023年的376家增长约2.9%,显示出行业在整合与扩容之间保持稳步发展态势。规模以上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达156家, 占总数的40.3%,较上年提升1.7个百分点,反映出产业集中度正在逐步提高。
从区域分布来看,华东地区依然是膨化谷物加工企业的主要集聚地, 2024年该区域拥有生产企业132家, 占全国总量的34. 1%,华南和华北地区,分别有89家和67家, 占比分别为23.0%和17.3%。这一分布格局与区域内粮食供应体系完善、冷链物流发达以及消费市场成熟密切相关。 以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其位于安徽芜湖的智能化膨化食品生产基地在2024年实现全年产能达18.6万吨, 同比增长7.5%, 自动化生产线%,显著提升了单位产出效率并降低了人工误差率。
在加工技术方面, 当前主流工艺仍以油炸膨化为主, 占据整体产量结构的58.3%,而近年来非油炸干法膨化技术快速发展, 占比已由2020年的29. 1%上升至2024年的36. 7%。这一转变主要受健康消费趋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2025年中国膨化谷物市场占有率及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势驱动,消费者对低脂、低热量食品的需求推动企业加大技术投入。例如,百事公司旗下的乐事品牌在2024年将其非油炸膨化产品线%,并在河南漯河工厂引入德国克朗斯(Krones)新型低温膨化设备,使产品脂肪含量平均降低23.6%。微波辅助膨化、真空低温膨化等新兴技术已在部分龙头企业试点应用,预计将在2025年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
产能利用率方面, 2024年中国膨化谷物加工业整体产能利用率为76.8%,较2023年的74.2%有所回升,主要得益于春节、双十一等节假日消费需求拉动以及渠道库存去化完成。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普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达利食品集团在福建、 四川、 山东三大生产基地的综合产能利用率达到85.4%,而良品铺子武汉智能制造中心则达到87. 1%。相比之下, 中小型加工厂由于订单不稳定、设备老化等问题,平均利用率仅为63.5%,存在明显的资源闲置现象。
在原料转化效率方面, 2024年行业平均每吨成品消耗玉米或大米原料约1.38吨,较2020年的1.47吨下降6. 1%,表明生产工艺优化和损耗控制取得实质性进展。领先企业通过精准配料系统、在线水分监测和智能温控反馈机制,进一步压缩了原料浪费。例如,三只松鼠2024年单位产品原料损耗率降至4.2%,低于行业平均的6.8%。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也在提升,玉米芯、碎屑等加工残余物中提取膳食纤维和植物蛋白的技术已实现商业化应用,部分企业副产物综合回收率超过75%。
